獲悉,據最新NREL認證圖表及網絡統計,2023年有多項鈣鈦礦光伏電池效率世界紀錄被刷新。
紀錄創造者:中科院半導體所
中科院半導體所此前曾多次打破此項世界紀錄。此次紀錄參數為:
器件開路電壓(Voc)1.19V,
短路電流(Jsc)26.00mA/cm2,
填充因子(FF)84%,
器件有效面積(Area)0.0746cm2,
光電轉換效率(PCE)26%。
2、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33.7%
紀錄創造者:KAUST(6月)
KAUST團隊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就在今年4月,團隊宣布創造了鈣鈦礦/硅疊層光伏電池最高效率,認證效率達到33.2%,不到一個月,該團隊再次取得突破,最新認證效率達到33.7%,再次創世界紀錄。
3. 258.15平方厘米商用尺寸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28.6%
紀錄創造者:牛津光伏(Oxford PV)(6月)
牛津光伏(Oxford PV)近日宣布,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獨立認證,其258.15平方厘米商用尺寸的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可將 28.6% 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創造了新的效率紀錄,打破了該公司去年 5 月獨立認證的 26.8% 的轉換效率。
4.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商業級硅片):31.8%
紀錄創造者:隆基綠能(5月)
5月,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權威認證報告,隆基綠能在商業級絨面CZ硅片上實現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1.8%的轉換效率,這也是目前基于商業化CZ硅片上疊加鈣鈦礦所獲得的最高國際認證轉換效率。
5.倒置鈣鈦礦光伏電池:25.86%
紀錄突破者:南方科技大學何祝兵團隊(5月)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何祝兵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帶有位阻效應的二甲基吖啶小分子,發展了一種全新的“分子擠出”工藝。該工藝實現了該分子在鈣鈦礦結晶成膜過程中,被擠出到晶界和底面的出色效果,并獲得了無預置空穴傳輸層的倒置鈣鈦礦光伏電池 25.86% 的紀錄效率,相關論文以《基于二甲基吖啶基分子摻雜的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dimethylacridine-based dopants)為題發表在 Nature 上。
6.單片全鈣鈦礦(1.044 cm2)效率:27%
紀錄創造者:Rui He, Wanhai Wang, Zongjin Yi, Felix Lang等
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等幾個團隊通過構建一個新的7H-二苯并咔唑(DCB)末端基團,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自組裝單層,提高了膜的覆蓋率和表面潤濕性;報告了效率為27.0%單片全鈣鈦礦(1.044 cm2)和厘米級全鈣鈦礦串聯的最高認證值(26.4%)。相關文章以“All-perovskite tandem 1 cm2 cells with improved interface quality”為題發表在Nature。
7.12cm2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孔徑面積效率23.09%,有效面積效率24.31 %
紀錄突破者: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1月)
2023年1月,經中國計量院第三方測試認證,該團隊研制的12 cm2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孔徑面積效率為23.09 %,有效面積效率達到24.31 %。這兩項效率指標均是當前該領域獲得國家認證單位認證的模塊最高效率(模塊窗口面積大于10 cm2),也是繼去年11月份以來,該團隊再次打破并刷新原先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的紀錄效率。
紀錄突破者:仁爍光能(1月)
經日本JET第三方認證,仁爍光能團隊研發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9.0%,再次打破了譚海仁團隊在去年6月創造的28.0%(0.049cm2)的世界紀錄。
評論 (0條)